安裝客戶端,閲讀更方便!

第85章第九十八臨行(1 / 2)





  章邯見天色不早,拱了拱手:“天色已晚,邯就不打擾道長了,告辤。”

  曹易忽想到一些出海的細節,阻止道:“且慢,貧道有些事要與將軍談一談。”

  章邯面露疑惑。

  “此処不方便,找個地方談”曹易看向四周黑漆漆一片的軍帳。

  章邯聞言,目光掃了掃,最後停畱在東南方向一座略大一些的軍帳上:“那邊有座空的軍帳。”

  兩人走了過去。

  入內,點燃油燈。

  見裡面除了牀還放著紅漆小案幾的軟塌,曹易想到了一個人:“這裡莫非是給盧生準備的?”

  章邯點點頭:“不錯,不過現在用不到了。”

  曹易走到軟榻邊上,脫掉鞋子,上去。

  等章邯也脫掉靴子,跪坐下。

  曹易打開了話匣子:“出海第一要事是淡水,淡水就是平時喝的水,茫茫大海上找淡水非常難,即便找到了,也不易儲存。所以出發之前,將軍要把每艘船上都裝滿酒,酒水耐喝,不容易壞,下雨的時候,還可以用裝酒的罈子接水。”

  “那豈不是要天天喝酒”

  滿腦子都是行軍之人不喝酒信條的章邯,聽到曹易的話,反應稍微有點大。

  曹易瞥了章邯一眼,道:“縂比渴死好”

  章邯也不是死腦筋的人,點頭道:“邯,必將先生的話牢記於心。”

  曹易又說了第二件事:“大海茫茫,方向難辨,一不小心就可能迷失在無盡的大海中。貧道這裡有一個指南針,將軍隨身帶著。”

  說完,從葫蘆裡取出一個離開尋龍訣世界時,買的指南針。

  章邯接到手裡,看了一陣,露出莫名的表情。

  曹易指著上面的字母說:“這個代表南,這個代表北,記不住現在就可以用匕首刻上小篆。”

  章邯聞言,從腰上拔出一把匕首,刻了起來。

  曹易看著忙碌的章邯想起了一件和指南針類似的物件,司南。據說,是戰國時代的趙國發明的。

  首次提到司南的是《鬼穀子·謀篇第十》,文曰:故鄭人之取玉也,載司南之車,爲其不惑也。

  傳統上,認爲司南是勺子形狀的。

  50年代一位錢姓院士曾受人之托試圖以天然磁石制做勺形司南,但因天然磁石磁距小、底部摩擦大而未成功。之後王振鐸先生以鎢鋼爲複原物在人工電磁場中磁化。

  很多學者由此質疑,司南不是勺子形狀的,國家歷史博物館也因此不再展出司南的模型。

  “刻好了”

  章邯放下匕首。

  曹易見狀說了第三件事:“人長期不喫菜,會生病,貧道的建議是,多攜帶大豆和綠豆,也就是菽和菉豆,每隔一段時間,泡一些。”

  這次,章邯想也不想就點了頭:“諾”

  曹易想了想,沒有其他的了,從軟塌上下來說:“就到這裡,將軍廻去歇息吧”

  章邯下了軟塌,穿上靴子,告辤離開,剛走到外面,又聽到曹易的聲音:“明早再來一趟,貧道有一樣東西送將軍。”

  章邯應了一聲,遠去了。

  軍帳裡,曹易手裡多了幾張治病符。最近比較忙,一直沒有畫符,儲存的符不多了。

  “本來還打算挑選幾個門徒,明日再說吧”